红楼年表之论(3/5)

作品:《红楼之庶子风流

十二岁,宝玉八岁,大四岁,并非小二岁,便有了“两不是二”的结论。

可是如此断定,却与原著明显不合。

因为在第六十三回《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写的极明白,香菱、晴雯、袭人、宝钗,她们四个是同庚。

也就是说,香菱和袭人还有宝钗三人,一般大,是一年的。

在红楼第一年时,香菱三岁,那一年,宝玉出生,正好一岁。(古人出生便一岁。)

所以,香菱比宝玉正好大两岁,也就是所谓的“二岁”。

而香菱袭人同庚,岂不是也正好大二岁,又怎么会是四岁呢?

而她们在第八年中到底多大,是十二岁么?

其实非常明白!

且看第七年,在第四回中,有几个非常明白的时间标杆。

这一年,贾兰五岁。(根据后面贾环大贾兰两岁可知,贾环今年七岁。)

这一年,薛蟠十五,他大薛宝钗两岁,那么薛宝钗便是十三岁。

薛宝钗与香菱同庚,所以香菱也是十三。

正好与文中门子所言之“十二三”相合。

那么这一年,和她们同庚的袭人亦是十三岁,小她们两岁的宝玉十一岁,小宝玉一岁的林黛玉,十岁。

这一年,贾环七岁,贾兰五岁。

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完全能与后文印证。

而这一年,林黛玉进贾府已经四年了。

第四回,薛家进京。

从告别亲朋故旧,到薛蟠的案子完结,再从金陵到神京长安,这段日子,应该有数月甚至一年半载之久。

那么,薛家进荣国府时,薛宝钗应该度过了十四岁的生日。

所以到了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在贾家过了第一个生日,是十五岁生日,将笄之年。

正合!

也就是说,薛宝钗进荣国府那一年,正好十四岁。

同样,在这一年,袭人和香菱还有晴雯都是十四岁。

十四岁的袭人,和十二岁的宝玉发生了关系,初试云雨情。

于情与理,都合适。

古代大家子弟,十二三岁屋子里有房里人,是常见的事。

古代女子,二七天葵至,叫通了人事,也正合原著中对袭人的描写。

然而这一点,在周氏年表里,却很奇怪。

因为整个第六回,连标题都在讲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可是周汝昌老先生却好似完全看不到,在洋洋洒洒数千字中,竟挑选出了“小儿女”三个字。

然后用其证明这一年,贾宝玉只有八岁,袭人似十二岁,都是小孩子,且“极明白”。

可我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明白在哪里?!

古人的岁数,通常比现在的计算方法大一岁。

也就是说若按周氏年表来论,这一年,贾宝玉实际年纪才七岁。

七岁的孩子,和一个十一岁的丫头,初试云雨情。

而且贾宝玉之前还在秦可卿的床榻上梦遗了一发……

七岁……

我是学医的,知道这绝不可能,天赋异禀都不可能……

所以周汝昌老先生这一点,是很有问题的。

总不能抗日神剧编剧写出“我爷爷九岁就牺牲了”,然后被全国人民批判,而周老先生笔下贾宝玉七八岁行云雨情,反倒成了权威吧?

再者,按他所言,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年前一个年后到贾府,也与原著完全不符。

在第二十回中,写的极明白: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之庶子风流 最新章节红楼年表之论(3/5),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131/131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