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九大将军(2/2)

作品:《战明末

年获宁锦大捷,清太宗皇太极又大败而去,崇祯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绕道自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袁崇焕闻警星夜入援京师。

四、孙承宗?

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京城的保卫者,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孙承宗是明朝抗击后金军的有生力量,到了辽东战场之后,他大力整顿关门防务,够足宁远城,栽培提拔了包括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在内的一大批守辽名将,和袁崇焕共同构筑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抗金防线——关-宁-锦防线,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清朝称霸中原的步伐,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因不愿同当时的权宦魏忠贤同流合污,早到魏的记恨,柳河之败后,在阉党的攻击下无奈致仕回乡,己巳虏变后重新得到崇祯的重用。

五、卢象升?

卢象升(1600~1639),中国明朝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字建斗,别号九台,宜兴(今属江苏)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卢象升本是一名文官,后来看到文字无法拯救当时内忧外患的明朝,遂投笔从戎,参与了多场镇压高迎祥和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和抗击后金军的战斗,镇守湖广,因其战斗之英勇,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所部号称“天雄军”。

六、左良玉

左良玉(1599~1645)明末大将。字昆山。今临清人。幼时父母双亡,由其叔抚养,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崇祯以及崇祯以前,左良玉在围剿农民军的行动中颇有收获,杀敌无数,与曹文诏相互配合默契。

七、曹文诏

曹文诏(?-1635),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末著名将领,号称第一良将。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1629年冬,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在抵抗后金侵略中有功。1630年7月,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进行征讨。1631年4月,曹文诏击灭据守河曲的变民首领王嘉胤,以功升任临洮总兵官,又连续击灭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等变民首领。曹变蛟勇冠三军,变民军听到大小曹将军(小曹将军是曹文诏侄子参军曹变蛟)的名字,无不惊惧。

八、熊廷弼

熊廷弼(1569-1625)明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飞百,亦作非白,号芝冈,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楚党。熊廷弼有胆略,知兵事,且善射,为明末“辽东三杰”之一。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尽释被税监王虎冤系狱者多人,并上撤矿疏,以能擢为监察御史。四十七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惨败,熊廷弼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任后,立斩逃将,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明朝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第二次升任辽东经略。

九、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本章已完成! 战明末 最新章节第九十五章:九大将军(2/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143/14324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