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塔尔寺前菩提树,下水沟遇有缘人(1/2)

作品:《hello余生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第一站先是到塔尔寺,然后顺道去茶卡盐湖,再返回来到湖,最后回到西宁,这样的行程安排很紧张,但够欣赏美景。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会”,更是热闹非凡。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

壬俊在塔尔寺听导游讲: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菩提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

宗喀巴去西藏学习佛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

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

这就是先有塔再有寺的原因,而且大金瓦殿前面的这棵菩提树历来被人们看重,凡是被风吹落下来的菩提叶都会被路过树下的有缘人捡走,捡到的人会获得宗喀巴大师的护佑。

余笙还在经房外面转转经筒,藏族人民使用转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转经筒要缓缓地、平稳地转,不要很急、很快的转动,一定要顺时针转动。握住转经筒时,大拇指绝对不能冲上握住柄,用这个姿势摇转经筒就好像是用脚指着佛菩萨一样,所以大拇指一定要平放,与其余四指握在一起。

转动经轮的功德,转动一周者,等同于念诵《大藏经》一遍;转动二周者,等同于念诵所有的佛经;转动三周者,可消除所有身、口、意、罪障;转动十周者,可消除须弥山王般的罪障;转动一百周者,功德和阎罗王相等;转动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证得法身;转动一万周者,可令自他一切众生解脱。

壬俊站在菩提树下面,和一群人一起仰着头等着菩提叶落下来。偶尔会有几片叶子飘落,可人们挤成一团,他根本捡不到。壬俊还期望自己能成为那个有缘人,能获得一片叶子,为自己、为家人带来好运。

可他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等的余笙四处转了一圈回来了,还是没等到叶子落下来。旁边站着好多个扎着辫子的当地人捡了好几片叶子拿在手里还舍不得走,壬俊真是看的眼馋。

于是他在周围走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hello余生 最新章节075//塔尔寺前菩提树,下水沟遇有缘人(1/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213/2133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