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章 闷雷(1/3)

朱翰之划着小舢板,从一处隐秘的水道转出来,便就近停靠在一处小码头上。

码头边早有等候多时的小厮接手船桨,他径自跳上岸去,沿阶而上,穿过一处人烟鼎沸的街道,来到对面的一间大门紧闭的店铺门前,早有人打开一扇小门,放了他进去。

这处店铺乃是典型的江南房屋,前店后宅,前头店门紧闭,门上的招牌已经卸下,还余一个印子在上头,对外的说法是新主人刚刚接手铺子,正等着寻有学问的人起了新店名,再开张做生意呢。这些天店里乒乓作响,那都是工匠在修房子,别人也不起疑。有人问是做什么生意的,只说是绸缎布庄,这原是本地一桩极兴盛的买卖,每条街上都有两三家的,瞧这铺面也不象是什么大店,别人也就不再感兴趣了。

店铺里是在修建不假,但穿过店堂,到了后院,却又是另一番景象。这处小院经过重新布置,已经种下了几处花树,又有石桌石椅,三面俱是小楼,虽不算精致,却很是清雅。朱翰之直接走进西面楼下的厢房中,房里已有两人在候命了,见他进来,都齐齐下跪迎接。

朱翰之免了他们的礼,直接问:“陈一彪你回来了?几时到的?京城里情形如何?”

其中一人便抱拳恭身答道:“回公子,小的才到了不足一个时辰,是连夜赶过来的。京城里还算平静,只是有件怪事……小的一时说不清楚,掌柜将事情始末都写在信里了,公子请看。”说着双手奉上一封书信。

朱翰之接过打开瞧了,脸上颇有些意外:“这是怎么回事?冯兆中……我以为他已经逃走了!”

陈一彪道:“世人都以为他是逃了,但谁也没想到,他居然还潜伏在京城附近伺机行事。前些日子,临国公府传出那种谣言,当中涉及今上声名。临国公父子双双上书请罪,没多久,他家长孙就被打发去庄上为祖父守陵了,因此有不少人都说。那些谣言跟这位小公子有关联,想必是他对婚事不满,心里忿恨,就胡编乱造些谣言来中伤今上。”

朱翰之冷笑了声:“这话倒也不假,但凭他一人,断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公子说得是。”陈一彪道,“不过事情毕竟发生了。而且确实有损今上脸面。那冯兆中听了传言,又以为石家公子受了委屈,想着两人是嫡亲的表兄弟,就派人去了石家庄子上找这位表弟说话,商量要如何报复朝廷。只是他派的人行事不慎,走露了行迹,叫石家庄上看守的人察觉了。那些人也没声张,由得他见了石家长孙。离去时才缀上去,捉住了好几个人。若不是冯兆中警觉,及时逃走。此时也早就落入朝廷手中了。这些话,全都是从那些被捉的人嘴里撬出来的,但因裴老三他们被派去追捕冯兆中了,对拷问的详情不大清楚,只能打听到大概。”

朱翰之敏锐地提出一个问题:“石家庄上看守的人……是什么人?他们竟这般了得?我以为冯兆中在锦衣卫混了这么久,能看上眼的手下,不可能是易与之辈,竟被几个人缀上了,也无知无觉?!”

陈一彪对此也有些纳闷:“这点小的也猜不准,不过说来也巧。裴老三他们那一日就在石家庄子附近查案子呢,要捉个江洋大盗,已经查了好几日了。”

朱翰之嗤笑:“捉江洋大盗,应天府衙的人就足够了,大不了再加上刑部的捕快,几时轮到锦衣卫出马?这是糊弄人呢。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借口守在那庄子附近,守株待兔!”

这么一想,他就把事情前后起因经过都猜出了**成。怪不得欧阳太傅昔日的门生们会乔装投到石家长孙门下,背后又跟燕王府纠缠不清,原来是为了利用石家长孙诱出冯兆中。说来也是,那冯兆中虽然势单力薄,但斩草不除根,始终叫人放不下心,他又是个最狡猾不过的人,难保将来不闹出点事来,给朝廷添乱。但以他的谨慎,即便明知道亲表弟在京中受苦,也不会主动寻上门去的,当初冯家举家逃离京城时,何曾理会过嫁进石家的冯氏?若他们当时带上冯氏走,冯氏也不会隔日就死得不明不白了。若不是石家长孙闹出点事来,传扬得满京城皆知,又暴露了自己的小心思,还对皇帝的名声确实造成了不利影响,冯兆中也不会觉得他有可用之处,冒险前来联络。

真真可惜了,本来这是一条极好的线索,偏那冯兆中警惕心太重,叫他逃脱了。有了这一回,日后想要再引他上钩,可就难上加难了!

朱翰之再次看向陈一彪:“传信给京城的几位掌柜,让他们暗中留意石家长孙与外人的联系,还有他身边的人都有些什么动作。冯兆中虽然警觉,但石家长孙本身对朝廷有怨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旁边站着的第三人忍不住插嘴问:“公子,您确认石家长孙会与冯兆中合作么?当初冯家抛下他母子逃离京城,也算是害了他母亲性命,他会轻易饶了冯兆中?”

朱翰之笑了笑:“若他怨恨冯家,想必也不会轻易饶了冯家仅剩的血脉,那就更要引冯兆中出来了。要知道,冯家人在被押送回京的路上,可是全都染上了急症,暴病而亡的。男女老少,一个不少,就差个冯老五了。若是他念及血缘亲情,想要与冯兆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