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的“大捷”?(1/2)

作品:《天启驾到

天启元年五月十六,已到小暑,京城的空气中弥漫着湿热,好在郁郁葱葱的草树,让人看着还能稍解暑意。

辽东的捷报传来已有半月,朝廷除了几日前发邸报至州府报捷之外,应有的封赏却是迟迟未决;及至兵部点验过后,反倒是有御史、科道的奏本蜂拥而至,让京城文武百姓心生惊疑,难道捷报有假?或是另有隐情?

此时的乾清宫南书房中,气氛似乎也有些“剑拔弩张”。

首辅和阁臣刘一燝四目相对,面色涨红;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都是眉头微皱;另一侧的督察院都堂自顾微微抚须,意态从容,礼部侍郎更是斗志昂扬;只有阁臣韩爌倒是在一旁老神在在。

“诸位臣工,辽东之事还是再议议罢。”朱由校面上平静,眼神却是微微一沉,捷报传来,朝中众人未曾想着“乘胜追击”,或是进一步巩固边防,争议纷纷不休,南书房议事也是第二回了,刚刚又“吵”了一会,仍旧是无果。

事涉边镇,十分重大,兵、户、礼、吏四部,外加督察院、内阁都是出席;人多了,就难免有各种争端了,近日来已是纷乱。

“陛下,”刘一燝微微拱手,又看了眼方从哲,直声道:“沈阳几乎无真建奴首级,又未复寸土,如何能算得了大捷?”个子不高,精干的刘大人,此时显得“战意十足”。

那建奴许是从容撤退,除了城垣上的百十真建奴首级之外,城外的几乎都被收敛一空,只余下一些包衣、新附军、蚁附百姓的尸首。

而大明以首级记军功,数日前兵部点验的结果传回京城,首级不少,但看牙口发式,均是汉人或是包衣模样,女真鞑子却是寥寥无几朝野之中已经隐隐有杀良冒功的声音传出。

“建奴退兵,那毛文龙部所获首级,总作不得假罢,”方从哲眉头更紧,不由应声;原本预想此次辽东捷报,会让党中声势大涨,却不料竟是横生波折,东林一众上下,更是无孔不入。

竟还有不少御史参劾熊廷弼守辽无方,辽东应更换经略、巡抚的声音若隐若现,王化贞、袁应泰等名字也被不时提起。

“退兵或有登莱水师之功,广宁游击亦是功不可没,”刘一燝摇了摇头,又道:“毛文龙当赏,但后续或归登莱镇为宜。”登莱镇的船队,于四月下旬抵达辽南复州,又运送兵器粮草至那镇江城外皮岛,援毛文龙,却是有功。

“这”方从哲一滞,面色更红,终是直声道:“那毛文龙部可是辽东经略所遣!”

他的心中很是气恼,那毛文龙从老寨退兵后,不仅没有重归于熊廷弼账下,反而在皮岛,那大明、朝鲜、建奴三不管的地界驻扎,又接了登莱的粮草、军器补充。

更为可气的是,其居然是通过登莱巡抚处报的捷,这不是明目张胆地改换门庭吗?可还有朝廷经制的规矩所在?只是现下立了大功,实在不好去计较首辅心中暗恨。

“故应下旨嘉赏毛文龙,”刘一燝不为所动,并不提辽东经略,转而又问兵部尚书道:“可将其擢为登莱镇参将,此也是大小相制之道,王部堂以为如何?”自古,边镇便不会有让所有可战之兵,集于一人之手的道理。

“毛部经朝鲜,袭建奴,有赖水师,”王在晋闻言微微皱眉,沉吟一会,但终是点头道:“登莱水师整饬倒是初见成效,或是互有裨益。”他无意参与两党之争,只得委婉从兵事而论。

一旁的吏部尚书周嘉谟也是微微点头,礼部侍郎孙如游更是喜形于色,这毛文龙本就是王化贞旧部呐!而那祖大寿本也与东林熟稔,此时不趁机介入辽东边事,更待何时?东林缺席辽东久矣!

“广宁卫游击祖大寿,率骑兵突进,震慑建奴,应当厚赏才是。”许是略微兴奋,孙如游不禁出声道,引得众臣纷纷侧目。

虽说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启驾到 最新章节第一章 谁的“大捷”?(1/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268/2684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