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 深入民间(2/2)

作品:《大明逆子

社会正常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盐因关乎民生,因此渗透到文明史的各个层面,也受到不同领域专家的重视。

不吃盐浑身乏力,无法从事农业生产,行军打仗更是空谈。

黄帝与炎帝逐鹿中原之战。此战号称“中华第一战”,一开始就是因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

比起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贩盐才是最挣钱的行当。以至于这些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在大明朝的盐商更是被那些达官显贵还有皇亲国戚所垄断。

好在,这一切都随着朱慈烺开辟的茶卡盐道而终结。朱慈烺开辟了茶卡盐道,使得青海地区大量的食盐涌入内地。对那些盐商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如此。

朱慈烺还大力鼓励沿海百姓晒盐制盐,现在沿海地区的晒盐技术,都是传自于古人。

海盐的生产过程,就是通过纳潮将海水引入盐滩。不停的日晒风吹,然后浓缩成饱和卤水,接着放入结晶池内结晶产盐。

海盐和盐湖的盐不断的产出,掌握了食盐就掌握了经济命脉。可朱慈烺毅然决然,将食盐的价格给打了下来。

宁可国库的税收少一点,也得给百姓们一个买得起的价格。甚至于,官盐的价格已经和私盐持平的时候,这样就会断了那些私盐贩子的生路。私盐,自然而然的也就会消失了。

不过,官盐价格低廉之后,依旧会有一些官员中饱私囊。他们会在官盐中掺杂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增加重量,这也是朝廷一直打击的原因。

地方的都察院官员,就是负责严查官盐造假问题。曾经有地方官员大肆掺假,一下子被崇祯处决了三十多人。

朱慈烺对着那老人一拱手:“老人家,我等路过此地口渴,可否讨一口水喝。”

淳朴善良的百姓,是绝不会拒绝一口水的。甚至于,这个老人还有些拘谨,害怕自己家里的脏破,让朱慈烺一行人反感。

“只要诸位不嫌弃小人家里脏就成,诸位请随我来。”

朱慈烺引着崇祯,旁边的骆养性和王承恩扶着崇祯,一起走进了这个残破的院子。

茅屋柴房,院子里显得很是杂乱。令人惊喜的是,居然还有一只老母鸡。鸡窝里,还有一枚鸡蛋。
本章已完成! 大明逆子 最新章节第八百一十二章 深入民间(2/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279/27983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