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东瀛刺客雨中暗杀(1/2)

作品:《诸君,且听剑吟

第2章 东瀛刺客,雨中暗杀

陈词整理了原主人的记忆,不禁感慨眼前的处境真的是危如累卵。

丞相在京城为官,既不是鹰派,也不是鸽派,不参与政治集团的斗争,也不拥护哪个皇子,甚至和阉党、禁军都没有走动,是真正的朝中一股清流。皇帝健康的时候他深受宠爱,甚至不惜赐婚给他的儿子,巩固其影响力。皇帝欣赏他的清廉和刚正,可惜理想是残酷的,现实总是带着几分骨感,现在皇帝病重,辛无忌的处境就逐渐微妙起来,他得罪了这么多人,可以预料到老皇帝驾崩那一天,就是辛无忌被革职查办的时刻。

这样的人如何能在血腥的政坛中活下来?

辛无忌现在是骑虎难下,陈词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目的要把驸马爷送回祖籍老家,也就是广陵。

京城的百官是乐于看到这一幕的,那些心思比海都要深的官吏难道会好心看着驸马爷安然无恙抵达广陵?

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

一个朝廷和地方的平衡。

驸马爷从中州一路南下,途径皖州,路过吴州,一直到这里,沿途的藩王和州牧都虚情假意的接待,甚至献上谀词,为其贴心的保驾护航,但这些都是表面。谁也不知道驸马爷带着公主殿下来广陵的目的是什么,总不能是辛无忌自知时日无多,只想让自己的儿子远离朝堂,安全的过完余生吧?

但就是这样,朝中的鹰派大臣也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驸马爷死在江湖人手里也好,这样那些在朝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鳄就能顺理成章请皇帝颁布圣旨,玩一出借刀杀人,调集兵马整顿江湖上的闹得很凶的门派,马踏江湖!这可谓一箭双雕,既削弱了地方的兵权,也打击了江湖上的反动势力。

丞相之子、当朝驸马被刺杀,这个导火索足够了吧?

对于陈词,沿途的州牧和藩王都很忌讳,他必须死,如果不死,那就是朝堂安插在地方的钉子!死也不能死在他们手里,否则就是坐实了他们拥兵自立的口实,要是朝堂上那些阴险好战的鹰派大臣几经上谏添油加醋般在皇帝耳畔说几句,落得个造反的名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但也不能死在江湖人手里,否则岂不是被人当了刀使?

所以,地方的州牧和异姓王也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境地。

水雾中,不远处,十几名黑衣刺客飞驰而来,在这滂沱的大雨中格外显眼。

大凉虽气数已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捍卫皇权的几十万中州铁军可不是吃素的,铜墙铁壁,举世无双,对大凉十四州的威慑力犹存,谁敢当这个出头鸟?

陈词冷笑,心想真是歹毒,其实真正的驸马爷已经死了,中毒身亡,是一种慢性毒,毒发症状看起来像感染了风寒,实际上身体早已是冰火两重天,能把人的精神逐渐消磨殆尽,最终一命呜呼。幕后之人就是想让驸马死在归乡途中,至于嫁祸给谁,谁来当这个冤大头,都无所谓了。

公主很担心陈词,大病初愈,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脸色阴晴不定,莫不是烧坏了脑子?

“没什么。”陈词深吸一口气,费了好大劲才缓过来,接受了眼前的现实。

结果当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那统领在京城为官多年,背景深厚,也是,若无过硬的靠山,如何敢有克扣军饷的胆子?

樊褚不仅没能把那奸佞绳之以法,反而被泼了脏水,在几方势力的擀旋下,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押入大牢,听候问斩。辛无忌听说了此人的遭遇,起了惜才之心,不忍看见这种英豪被人陷害锒铛入狱,便出手干预,耗费万两金珠的代价将其从大牢中捞了出来,留在了相府。就这样,樊褚从名满天下的武状元,成了相府无人问津的门客。

陈词点头,撩起珠帘,看到了马车前带队的被淋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君,且听剑吟 最新章节第2章 东瀛刺客雨中暗杀(1/2),网址:https://www.1234u.net//323/323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