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天下为棋众生为子(1/3)

作品:《诸君,且听剑吟

第71章 天下为棋,众生为子

孙良之死,名动天下。

金陵一役,孙良以六万兵马,歼敌十万,可谓是一战成名。要数一数吴越悍将,孙良当属前列。孙良的影响力可不仅仅是在曲江中下游平原,而是在整个十四州,许多当年参与过支援荆州讨贼之战的各州大将,听说了孙良之死的消息,都忍不住潸然泪下;那些曾追随过他的老兵,也是失声痛哭,他们都回忆起当年在江城并肩作战的经历,那个一生爱笑的男人,那个什么时候都不认输的男人,那个爱兵如子训军严苛的男人,心甘情愿死在了战场。孙良,注定名垂千古,扬名青史。东瀛人自悍然发动战争其,吴越两州牺牲了无数将领,但真正让各路诸侯感到可惜的,唯有孙良孙文台,而他战死前喊出的那句“一枪一戟平生意,负尽狂名数十年”更是让群雄侧目。

孙良虽败犹荣,他赢得了东瀛人的尊重,死得其所,作为将军,他赢得身前身后数不尽的赞美,死而无憾。

东瀛第二盟军主将松井易特令部下厚葬孙良于金陵紫金山,立下石碑,记录其丰功伟绩,供世人瞻仰。

广陵以北百里。

淮阴。

一支三千人的队伍缓步前进在密林间,带头引路的军士扛着一杆大旗,上书“陈”字,黑底红纹,鲜艳如血,而后是训练有素的精兵悍将,骑兵占据了半数,押送着上百辆马车,有金银细软,有粮食马料,也有烟丝茶叶,再之后,便是愁眉苦脸的百姓,其中,三十悍卒众星拱月般拥簇着一辆枣红马车,尽管这全军疲惫,那马车却内敛奢华。这是驸马爷陈词的队伍,编制名曰“陈家军”。

自吴王下令放弃吴南,不战而退,陈词也是第一时间选择了响应号召,在桃源镇颁布了文书律法,有愿意走的,都赏赐盘缠,其中1/3的百姓都愿意追随陈词离开,不愿走的,陈词也不勉强。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家国和民族情怀的,还是那句话,对于那些只为三餐漂浮、四季忙碌的百姓来说,东瀛人也没什么可怕的,走了吴王,不过是换一个掌权者,依旧免不了被抽油榨税,少不了被剥削,再说,大家都走了,东瀛人上台,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说不定还能分得更多田产,走吧,都走吧。所以,其实真正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家园放弃自己基业的,都是少数人,甚至不足吴南总人口的1/3,愿意走的,都是有不得不走的理由,要么是军籍家庭,要么是氏族世家,或者富裕人家。因为他们知道,东瀛人进城,为了补充军费开销,一定会杀鸡儆猴,他们这些掌握了大部分资源的人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反正有钱,去哪里都能活得滋润,过得潇洒。

“驸马爷,还有六日路途,就抵达淮阴。”樊褚坐在马背上,驾驭马儿靠近了马车,恭声说道。

“素闻金陵孙良乃江东豪杰,深谙用兵之道,乃当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只是可惜了此等豪杰,白白葬送了性命,唉。”陈词由衷感慨,认为孙良死的太早,死得太可惜,他当然知道孙良甘愿舍命血战的原因,若无孙良,说句不好听的,吴王这次下令撤民事宜,恐怕不会这么顺利,孙良用生命短暂抵挡住了东瀛人入侵的铁蹄。

这一路颠簸,披星戴月,马啸长群,吃喝都在路上,行军疲惫,连洗脸都是奢侈,陈词看着身侧坐着的公主,笑道:“早点让你去京城你不听,你瞧,这一路活受罪。”

公主又问:“那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我父皇当年下了诏书,都已经容许东瀛人在大凉土地上定居和贸易,他们这不是得寸进尺吗?”

可算是到了。

“殿下,这个世界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和书上说的不一样,你应该多走走,你还是太善良了,太单纯了。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如果当年姬无涯没有从敦煌起兵,没有统一十四州,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君,且听剑吟 最新章节第71章 天下为棋众生为子(1/3),网址:https://www.1234u.net//323/3231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