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摸排益州(2/2)

作品:《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翻盘机会的情况下众口一词主张投降,就是因为刘备入蜀时的所作所为,彻底寒了蜀中百姓的心。

智近于妖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在小小蜀中治理多年,都还不得不部署大量兵力防备各地叛乱,不能全力北伐,还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为了征集兵员、钱粮物资,他不得不出兵南中,解决这些貌合神离的地方势力。

七擒孟获绝不是美谈,而是赤果果的掠夺和血腥镇压。

正因为如此,诸葛亮一死,南中立刻发生叛乱,拒绝缴纳沉重的赋税。

贾成是知道这段历史的,所以他绝不会采取刘备这样的政策。

暴力不能解决所有根本问题,只有利益才能将人捆绑在一起,细水长流的思想引导才能获得底层百姓的拥戴。

这在他派人平定蜀中叛乱之前心中早就有了腹稿。

前期,只要派遣技术指导人员帮助各地增加粮食产量,消弭各地军民对朝廷的猜忌之心。

在此同时,可以最全面直接的了解到各地人口、矿产资源、气候、水利等一系列详细数据。

各地官员、宗族势力只要朝廷不出兵干掉他们,便已消除了一半疑心。若是还教会他们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粮食产量,进一步开展贸易,增加他们财富。他们把这些数据双手奉上还来不及,哪会向朝廷隐瞒。

盐铁等熟知的战略资源或许还会当一回事情,隐瞒部分开采产量。只有少量运用到药用的硫磺有什么用?能卖几个钱?

硝石除了道士炼丹,哪个势力会用自己都吃不够的粮食来换?

其它的如贵人们保存尸体的水银,闹饥荒时万般无奈才会用来填肚子,吃多了要死人的高岭土,拿来换锦帛布匹,金银器皿谁不愿意?

还有一种冒着恶毒其味的石脂水,也是能换取财富的资源。

朝廷不要地方权力,不关注征收赋税,只要收集这些稀奇古怪的资源信息。据说这些信息收集越全面,交的越多,不仅该地官员考核政绩越好,将来还能换取更多财富。

你说哪个地方不喜欢,不全力以赴迎合朝廷需求?

至于统计耕地,本地特产,这都是常规操作,根本没有人在意。在朝廷承诺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这点小小要求都不满足,咱还算大汉臣子吗?配合,绝对配合。

半年时间,除了实在偏远的永昌郡,交上来的各项数据是他们自己统计的以外,其余各郡都是朝廷派来的指导官员亲自带人勘察所得。

可能还不算非常详细,但基本上将益州各地主要山川地理、人口、矿产资源摸的清清楚楚了。

就这样,兴平二年(195年)腊月,所有益州各郡太守以及牧府别驾刘璋等人陆陆续续到达汉中郑都,等候即将回京的大司空贾成。
本章已完成!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最新章节第七十章 摸排益州(2/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396/39620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