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又是一年过去了(1/2)

作品:《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看着底下眼神热切的太守们,贾成继续扔出重磅炸弹。

“另外,朝廷将成立以程都周边地区为主的核心产粮区,使用将作府最新农具,内史府优质粮种和技术,计划两年内可供全境军民就食。与此同时,朝廷将根据各郡山川地形,土地贫瘠程度,推广甘蔗、棉、麻、桑、果树、豆菽等经济作物。由朝廷依据行情定若干年不变之价,以钱粮收购。”

“若有盐、铁、硫磺、水银、金、铜、硝石等朝廷采购目录中有记录的矿产之郡,朝廷同样制定若干年不变之价,统一收买。待官道建成,连通各郡之日起,朝廷便会在各郡设立收购站,长期交易。”

这两条政策一出,不吝于又给了各郡太守一个天大的好处。

以往时候,蜀中各郡除了程都平原,也就是蜀郡良田众多,算是产粮大郡,其余各郡山多田少,老百姓只能勉强度日。

而且就算普通豪右,因为要防备盗贼抢掠,不得不购买大量奴仆保护自己,开支甚大,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多少粮食。

由于道路阻塞,缺了粮食又找不到可以购买的地方,也就一些大族才能做到真正的年年有余。

当然了,只要你的地盘有盐、铁、金、铜之一,贩卖之后获利还是比较可观的。

但定价权在那些豪商们手里,被死死压低收购价格的地方宗族还是很吃亏的,获得地利益相较之下并不算丰厚。

可是除了这些矿产资源外,好多地方既没有适宜耕种粮食的农田,也没有盐铁等矿产,唯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大山。

但青山绿水又不能当饭吃,养活不了治下百姓。

今日大司空说他会在两年内中出足以养活所有益州人的粮食,这点大家深信不疑。毕竟当年贾成就以屯田名闻天下,就农桑来说,天下无出其右,他说能实现就一定能实现。

关键是这些朝廷收获的粮食不会像以往一样收起来不给地方了,而是只要你想要就能拿东西去换。

而且不仅仅只限于盐、铁、金、铜,只要朝廷采购目录中有,就能拿出来换粮食。

我的地盘种不了粮食,有矿产就行,这两样都没有?没关系,朝廷会派人指导你种植适宜的经济作物,一样可以换粮食。这真是天大的好事。

贾成拿出另外一卷册子道:“半年来朝廷勘测人员走遍益州各地,除永昌郡以外,各郡各县分布矿产,可供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详细情况都在这本册子里。散朝后各位太守抄录一份带回本地,依照册中所言便宜行事。”

什么?

我还想回去后找人勘察一番,找到适宜本郡的最佳实施方向。哪知道大司空这么贴心,连这件费时费力的问题都帮我解决了,那还等什么,回去照做就行了。

贾成五年计划出来,这些太守们都暗自合计起来。

首先,五年内赋税全免,可以省下一大笔钱粮。用这些钱粮,再加上新城官位的吸引下,治下数以百计的宗族豪右出人出粮,建设新城,开辟荒地没什么太大问题了。

关键只要参与建设,就能吃饱饭这一条,估计不仅境内百姓,就连躲在深山里的夷人和山贼土匪都忍不住会下来干活。

这年月,哪一个不是没饭吃才跑进山里做那些没本钱的买卖。夷人也好,山贼土匪也罢,大部分都是为了躲避实在缴纳不起的赋税才进山的,目的也就是在山里找块不那么贫瘠的土地自给自足。

实在饿的受不了了才会冒险下山抢掠,运气好抢点粮食物资,回去又能熬过一年。运气不好被官兵狠揍一顿,死些人,至少人员减少了,家里没那么多张嘴吃饭,也能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最新章节第七十二章 又是一年过去了(1/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396/39620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