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賨人建城(1/2)

作品:《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随着话语声,进来两个年轻人和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何大宝一看,进来的正是张五郎和他小儿子何生、外孙何平,而说话的就是张五郎。

张五郎一进院子,便对两人拱了拱手道:“在下曾跟随小郎君屯田长平馆,又在盩厔开荒年余,侥幸于学堂听过小郎君讲课,深知小郎君为人,他绝不可能虚言诓骗别人,何况此等军国大事。”

“小郎君?莫不是......”朴胡心中一动,睁大眼睛问道。

“不错,小郎君正是如今当朝大司空,贾成贾君美公。”张五郎傲然答道。

朴胡诧异道:“想不到张先生竟是大司空旧时老部下,失敬失敬。”

张五郎却有些羞愧的摆摆手:“在下哪敢以小郎君旧部自居,区区长安饥民,逼不得已才跟随小郎君去长平馆屯田。蒙小郎君恩典,在学堂里读了几年书。可惜资质愚鲁学业无成,只能出来自谋生路,愧对小郎君。”

朴胡恍然大悟道:“原来足下还是第一批官学小学生,难得难得。不过我听说官学毕业的都能派到各地为吏,怎地先生竟到了咱们这个穷乡僻壤来了。”

张五郎却道:“朴王有所不知,在下也是农户出身,实在读不进诗书,唯有农事上略有所得。但这次派到各地支援吏需要通过数算考核,在下惭愧,通不过考核,所以......”

“可我听说像先生这样没有考选为支援吏的学生都被贵人们重金礼聘走了?”朴胡还是有点疑惑的问道。

张五郎不屑的摇头道:“贵人们家资豪富,在下锦上添花又有何意义。小郎君曾说:官学学子,若学有所成,便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在下虽只学了些官学皮毛,但也想用我所学给急需百姓一些帮助,而不是仗着这些皮毛谋取私利。”

朴胡肃然起敬道:“想不到先生有这等济世义举,朴胡佩服佩服。”转头对何大宝道:“老哥,你是得到宝了啊!”

何大宝听的一头雾水,连声问道:“朴王、张先生,你们这是在说啥啊?什么官学?什么支援吏的?”

朴胡身为夷王,当然知道详情,哈哈大笑几声便对众人细细解说起来。

原来当初贾成在长平馆时便让手下官吏在闲时于各乡里开课教导农家子弟识字读书,几年坚持下来,渐渐的形成社学制度。

这个社学被贾成命名为小学,学生免费读书,一般三年通过基础考核便能毕业。

这些数以千计的小学毕业生中选成绩最优者百人升入中学,可享受朝廷廪米,等于朝廷出资供养读书。

中学也是三年毕业,通过毕业试便可直接授予吏员之职。若还能通过升学试,便可进入太学成为太学生,毕业后授予三百石底层官员之职。

因为汉中小朝廷初建,各个衙署急需用人,而整个汉中乃至益州经过数次叛乱,可用人才少的可怜。就连很多豪右之家识字率也低的可怕,根本找不到能够使朝廷正常运作的官吏人员。

这时候社学小学生便成了香饽饽,特别是这些人都是底层农户出身,经历过数年屯田生涯,有着丰富的农业知识,正是派出去指导各地开荒建城的最佳人选。

于是贾成趁机将社学并入朝廷管制,以孔子有教无类为例,将之改成官学。

官学小学毕业生极大缓解了朝廷用人荒,使得各地能够如期开始《百城千道计划》。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能成为支援吏,还有很大一部分因为数学和工程学通不过考核毕业后需要自谋生路。

但这些人还是因为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数学和工程学基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最新章节第七十五章 賨人建城(1/2),网址:https://www.1234u.net//396/39620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