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两封信(1/4)

作品:《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昔成王幼而周公辅,厉王走而周召共和,皆儒家先贤,千古美谈。贾公披肝沥胆,挽大汉于即倒,救万民于水火,此非周旦、周定、召穆故事焉?今天下靡乱,国人震荡,臣请丞相负社稷之重,天下所望,晋国公以辅天子,摄国政以安天下。在内则民心安定,国家稳固;在外远州震怖,不战而胜......”

司马懿这家伙不愧是未来的权臣,把篡权的理由写的这么冠冕堂皇。

他直接跳过了两百年前王莽封公之后篡汉的事实,把当今天下局势当做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候可不是汉时的集权统治,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天下封国林立,公侯遍地走的时代。

代入到那个时代,以贾成的功劳,封公也就没了那么多的限制。

因为汉朝立国之时,刘邦就曾与臣子们定立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

更由于袁绍当初曾扬言天子刘协非汉家血脉,并率军来攻,从侧面勉强可以证明汉家天子与当初周天子并无不同。

司马懿作为并州新降官员,为了他们河内司马氏安全,迎合朝中舆论上书劝进无可厚非。

或许他看出了贾成在未来逐鹿中原中胜出的可能性更大,不甘心在新朝中流于一般,不能出人头地。

所以才别出心裁,双手奉上贾成晋封公爵的理论依据。

还别说,他的这种说法绕开了高祖刘邦“白马之盟”的誓言和约束,比那些老儒们挖空心思反驳刘邦更有说服力。

不过他不知道贾成是个挂逼,对他的了解比他自己还要清楚,哪那么容易受到此人蛊惑。

“呵呵,看来这货现在就忍不住了。只是这家伙在曹操手下隐忍多年,四十岁后熬死了曹操才敢出仕。到我这里为何就不想忍了,难道他觉得我比曹操好糊弄?”

贾成有点郁闷:“看来论权谋手段,在大家眼里我比较宽厚,不会下狠手杀人,所以这些野心家都想出来捞好处了。”

把司马懿的信放在一边,贾成又拿出一封书信。

“哈,没想到诸葛亮这货也来我这里了,还成了巴郡严颜手下功曹,啧啧,这是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节奏?”

“......在下闻天子蒙难,奋起以护天子,收汉中,定陪都,全刘氏血脉者,丞相也。今丞相开张圣听,恢弘志士之气,收复两京旧都,兴复汉室指日可待也。然天下未定,丞相若贸然称公,则置高祖‘白马之盟’于何地?岂非自绝于汉室乎?天下诸侯效法丞相,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诸葛亮说的话就诚恳的多了,他认为贾成之所以能够很顺利得到民心,就因为他占据道德高点,奉天子以令诸侯。

如果他一旦封公,天下人就会把他与王莽相提并论,既然你贾成都封公立国了,那咱们是不是也能这样做?

历史上就是曹操封魏公之后,刘备马上宣称曹操谋害天子,自称汉中王,建立蜀汉政权。

而南边的孙权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跟上称吴王。

两家连年号都出来了,明显就是把天子刘协当成了死人,迫不及待地来分汉室遗产了。

谁都不傻,打到现在哪里不知道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了。

就看贾成怎么做,要是他不封公立国,那大伙还是按照老规矩办事。即便不把朝廷当回事,也只能乖乖用这朝廷的官职,不敢随意分裂国家建立自己的政权。

没见到当初袁术是怎么死的吗?

但要是贾成飘了,为了那个虚名封了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三章两封信(1/4),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396/39620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