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盐(2/3)

作品:《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宋边境的食盐走私愈演愈烈,青白盐大量的涌入也冲击了市场,而解盐也因为被淹,价格上涨,运到西北的盐卖不出了,严重滞销,加上察哥在宋朝西北边境的活动,也使得宋朝商人视西北如畏途。于是,商人们逐渐不愿再购买盐钞,运送物资到西北也就成了空谈!

前期盐钞的发行确实起到了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而盐钞的发行也为大商人囊括资源,获取暴利提供了方便,同时盐钞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同时也为商人谋取不法利益提供了方便,市场上便出现类似现代的证券交易所――交引铺,他们通过勾结榷务司官员倒卖有价证券做起了投机生意,大发横财。再加上盐钞的发行和回收都是由政府执行,商人无法参与其中,这也为政府通过控制盐钞发行,盐钞兑换剥夺盐商利益提供了方便,造成了商人对买钞失去信心,导致盐钞贬值。

所以到了后期,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度的缺陷,入中的困难、粮草的品次检查等问题,一方面抬高了粮草的价格,另一方面大量耗用了国家的财政!此外,盐钞毕竟已经流通了快百年了,过去盐钞一直被当成支票而广泛的使用于各项交易之中。到宋徽宗之时,盐钞已经成为各项消费交易行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充斥流通在市场之中了,但是因为钞盐制的逐渐崩坏,人们对盐钞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市面上的交易也受到钞盐制崩坏的影响,经济体系陷入了混乱。

赵佶上台就面临了这样的局面,随后蔡京走上了相位,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改革钞盐制、振兴市场、稳定物价。蔡京便对钞盐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全面放开民营,将盘子做大,钞盐制扩大到全国范围,让商人凭盐钞在全国各处产盐地取盐,并将贩卖范围由西北扩大到了全国各地。对于贬值的如同废纸的盐钞,蔡京的办法也很简单,用旧钞换新钞,这个办法在现代还在用,但是他比起蔡京就逊色多了,两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许多国家面临了物价飙涨的问题,钱也变得不值钱了,一些国家在经过期的讨论与研究、慎密的评估与计划之后,想出来的控制物价稳定币值的方法就是这个。至于入中难的问题,蔡京认为以后应该由中央直接经手,改过去由地方政府发放盐钞为中央统筹分配,以确保利入国库,杜绝其中的猫腻。

然而,蔡京整顿钞盐制也因为设想不够周全与监督不足,也使问题频出,毁誉参半。

原本钞盐制都是由各地官运官卖,所得盐利大部分归入州县政府,用作地方经费。在蔡京改由中央全面统筹之后,绝大部分的盐利便都归入了中央,而地方州县就失去了经费主要来源。各地方政府因此‘逼不得已’的去盘剥百姓,帐当然得算在老蔡的头上了(具体情况大家可参照‘限购’政策实施后一些怪相)。

在新的钞盐制施行后,许多大盐商设法用贱价收购旧盐钞,去开封兑换新盐钞,从中收取价差,大赚一笔。然而,因为之前旧的钞盐制给人的阴影太大,所以蔡京紧盯着物价跟币值,随时进行管制。于是,‘反应过度’的后遗症就是盐钞经常更换。原本的新盐钞还没用完,更新的盐钞又发出,商人们只能再贴上钱才能以旧换新。但是,更多的商人则没有足够的钱换新盐钞,而只能抱着成了废纸的新盐钞,跳水自杀,这笔账自然又是老蔡还。

尽管蔡京整顿钞盐制有着上述的负面影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促进了北宋的社会经济。到了政和六年当宋夏再度开战的时候,政府的盐税收入已经达到了四千万贯,经济上的充裕,自然保障对外军事活动的展开,但是也让赵佶信心倍增,觉得国库的钱太多了,搞起了当时最大的形象工程‘艮岳’,结果是贻害无穷...

赵柽利用自己的先知在盐的问题上搞了把投机,赚了大钱,但是现在他面临的不是投机,而是正经八百的危机,如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九章盐(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35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