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共商(2/3)

作品:《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王大人,现在局势动荡,一旦和议达成割让黄河以北,磁州正在此列,百姓必然痛失家园,背井离乡,彼时家国无在,其还会畏惧王法吗?”赵柽反问道,心中暗自感叹,真是书生意气,幼稚的很,你此去是出卖国家民众的利益,伤害了百姓的根本,人家还不跟你拼命。

“我们是朝廷重臣,草民怯懦,他们岂敢对我等不利,再者磁州驻有兵马,一旦生事即可调兵弹压,王爷不要为此忧心!”聂山对王爷的说法不以为然地说道。

“唉,你们想得太简单了,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两位大概忘了东南民乱,京师伏阙上书了吧?”赵柽摇头苦笑道,“两次民变,多少朝廷重臣死于百姓的棍棒之下,剖腹挖心死无全尸,难道京师之中兵会比磁州少吗,最终圣上不还是顺从了民意,才平息了此乱!”

对两位记吃不记打的家伙,赵柽真有些无语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就如同一块‘三明治’。庞大的小农经济和王朝经济之间夹着一薄层‘士’,士似乎没有被赋予沟通二者的职责:从思想上,“士”是由科举考试选拔,到了后期,许多科举及第者只会八股,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范进,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从行为上,十年寒窗接下来便是频繁地在各地调动,很难熟悉民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是上层派“八府巡按”之类的官员体察民情,要么是设立“登闻鼓”,鼓励民众自身反映情况。但是“八府巡按”多由贪官昏官把持,“登闻鼓”告御状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之万一,由此下层意志不能及时反映到上层,久而久之,上下隔绝,底层的声音很难能为上层官僚所知,造就了一批只知欺上瞒下、狐假虎威的官僚。

“那宗知府有维护治安,保护我等之责,他不怕我们弹劾吗?”王云还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王大人可知‘法不责众’,民意汹汹,驻守磁州军兵亦多为本地丁壮,让他们去弹压自己的亲人,只怕反而会激起兵变,宗泽即使有心如何阻止的了,即使弹劾于他,将其贬嫡,又有何益!”赵柽说道,真是刀都架脖子上了,还不自知。

“王爷说得有理,王大人与宗知府嫌隙甚深,而宗泽在磁州素有威望,只怕百姓对大人误会很深,一旦对大人不利,稍有救护不及,将酿成大祸啊!”聂山醒过劲儿来了,说出问题的关键。

“是啊,今日百姓便误会大人为金人细作,一有吹草动,便会将矛头对准王大人你啊!”赵柽说道,不过对聂山所言大感欣慰,有了这回的教训,如其在去绛州劝降也许就不会那么固执,能留得性命。

“唉,一旦有变,他们劫持燕王,扣留贡品,我们岂不要滞留磁州,难以按期抵达与金人和议,误了圣上所托!”王云这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还没想到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却还惦着皇命。

“王爷,您既知此事,可是有了应对之策?”聂山看向王爷问道,一时之间他也乱了方寸。

“为今之计,只有尽快离开磁州,前往大名与金军东路元帅翰离不会面,否则咱们逾期不至,他必以此为借口讹诈我朝!”赵柽说道,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王爷,可如果百姓阻路,我们总不能刀兵相见吧,须有个妥善之策!”王云也终于放下了身段,开始考虑问题的解决办法。

“是啊,若有人趁我们出城上香生事,冲击使团,打砸了贡品,我们只有千余护军,恐怕也难以阻挡!”聂昌也心事重重地说道。

“是啊,此事不好处理啊!”赵柽也叹口气说道。

王爷也没有主意,堂中一时陷入了沉默,赵柽看似无聊的拨弄着火盆中的炭火,其实却在暗自观察两人的神色。王云起来坐下,坐下又起来,心神不宁,可见他是真得着急了,却是心乱如麻,面对当前的情况,不知所措,想不出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十三章 共商(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35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