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固若金汤(2/3)

作品:《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划便出炉了,商定好的次日金军便从城内外强征了十万民工开始施工,同时还派军从城外‘收集’了二十万石粮食和百万担木柴。

数日后,燕京城便被打造成为层次分明,攻守兼备的坚城。阵地从城外三十里便铺展开来,由外向内划分为荒芜圈、警戒圈和城防圈。

距城三十里范围内是荒芜圈,实行坚壁清野,能撤进城的全部运走,如果必要,还会将带不走的付之一炬,并向水井投毒。离城十里处,就进入了警戒圈。延警戒圈边缘,每隔一定间隔,在制高点上设侦察哨一座,形成一道警戒线。侦察哨之后,每隔三里设一联络哨,保持侦察哨与城池间的联络,白昼举旗,夜间举火。此外,各要道和关卡,还要设置机动小队,负责侦察和反间谍。这道三位一体的警戒圈,会在敌军进至城郊,即将围城时撤回。

城上远射兵器射之所及便是城防圈的边缘,在此范围内的城外地物一律铲平,以扫清射角和视线。在距墙根十丈外是护城壕,壕内有水就在水面下半尺交错埋插短不一的竹刺。城门外的护城壕上会架设转关桥,这种桥只有一根梁,梁的两端伸出支于壕沿的横木,当敌人行至桥上时,拉动机关使横木缩回,桥面便会翻转,令敌坠入壕内。

在护城壕后又附加了道‘冯垣’,这是一道夯筑的矮墙,后面部署士兵,待敌军进入护城河或壕沟范围,配合城上守军以武器杀伤或柴草熏烧之。再向内,是宽丈把宽的拒马带,主要用于阻碍敌军云梯接近。在守军出入的地段,拒马会浅埋成易于移动的状态,并在城顶加以标志。最后,在距墙一丈以内是数列高出地面一尺的交错尖木桩,兼有阻碍敌人攀城和刺死坠落之敌的功能。

接下去就是城墙,这是攻入城池的最后屏障。燕京城墙顶的宽度足够守军在上面自如的机动和战斗。延墙两侧有厚三尺、高五尺的女墙,其中外侧女墙较高,开有外宽内窄的射击孔。城角除了建有永久性的角楼外,还延墙添置大量临时楼台。每隔五十步,建一座突出外侧城墙三尺的观察楼。

除马面外,每隔百步建一座突出外侧城墙一丈用以消灭城下死角和夹击城下敌军的木楼。同样,每隔百步,还竖有一堵丈把高尖木桩连成的横墙,平时开小门供穿行,敌军登城后封闭作为路障。最后每隔三百步米,再建一座突出内侧女墙一丈的木楼,以备攻击入城之敌。

燕京城墙根厚达十数丈,即使城基被挖空,也不至因失去重心而坍塌。金兵便每隔约二百步米由城内向外挖掘,接近外墙半尺即停止,便形成了一道暗门,以留作突击杀出之用。暗门内侧还备有带箱的窑灶、柴草和障碍车,以备敌军发现,从中杀入时,加以烟熏和堵塞通道。城楼之下,城门洞内外侧都设城门,门洞中部还有辘轳升降的悬门。三道门都设有活动射孔。为了防御火攻,除了在门楼中预备水罐水盆及柄麻袋外,城门用铁皮包裹或以交错排列的圆头木桩在门外侧钉上厚泥。

与城外的步步设防相比,城内却是一幅畅通景象。城门两侧和城角的宽大登城道,连接着延墙铺设的环城路。环城路与各要道相连,构成城内四通八达的网路。不过城内也并非驱直入之地,在环城路之后还修筑了一道夯土矮墙,墙前挖有一道深、宽各一丈的壕沟,沟内塞满柴草,一旦敌军入城,即可引燃柴草形成火墙,并据墙与城墙友军夹击之于环城路上。

燕京城在防御战术方面,除了守中有攻的防御和灵活周密的部署外,为了抵御宋军火炮神威,完颜希尹还想出了一个以砲对炮的新战法。所谓以砲对炮就是以射程三百步的抛石车打击宋军的指挥部和火炮阵地;以射程二百步的抛石车打击宋军训练有素的工程作业部队阵地;最后以射程百步的抛石车攻击宋军前沿攻城器械阵地。同时,为了防止遭到反击,以及减轻运送石弹的困难,抛石车不设置在城头,而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一百九十四章 固若金汤(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35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