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心动不如行动(2/3)

作品:《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赵柽于是向大理国发出明旨,表示了对其国内形势的关切,希望各方冷静不要以武力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朝廷和地方之间,各部之间的矛盾,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号召大理百姓和各部蛮团结在国王的周围,迅速结束动乱,恢复和平。

同时,赵柽传谕命江南镇抚使高宠为大宋潼川路和广西路、梓州路宣抚使,全权处理此事。大宋与大理接界各地方在边境地区建立难民营,接纳逃入宋境的大理难民,提供衣食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沿边各军要加强戒备,防止战火波及到大宋,而且要做好战备工作,一旦大理国形势恶化,接到求援后可以迅速出兵协助大理国政府平叛!

…………

“法师,您对大宋皇帝的圣谕如何看!”段誉手捧圣旨请金赫过目想听听他的意见,他早就听说过金赫的大名,在其入滇后便将他请进宫,听他讲经,见其谈吐不凡,无论是佛事还是政事都有独到的见解,日渐倚重,将其奉为国师,遇事多有请教。

“阿弥陀佛,此中意思十分明了,大宋皇帝十分关注大理国的动乱,愿意协助大理平息叛乱,减少杀孽。”金赫是计划的制定者之一,怎么会不明白,只是看到段誉虽然心动却没行动,因此还想看看。

“唉,现在高氏弄权搞得国家不宁,百姓遭殃,都是本王的罪过啊,可本王令不出殿门,对皇帝的好意也是无能为力啊!”段誉叹了口气说道。

“呵呵,国主难道看不出皇帝的意思吗?他的旨意是发给您的,说明皇帝心中只有国主而没有高氏!”金赫笑笑说道。

“哦?!”段誉好像很吃惊地出声道,“依大师所见,皇帝是不是不知我大理之事呢?”

“非也,小僧曾与皇帝少年之时有过数面之缘,其见识绝非我辈可比,对世事洞若观火,怎会不明,他是想帮国主啊!”金赫双手合十道,态度十分恭谨,仿佛当年之事依然历历在目。

“是吗?本王也曾听过皇帝少年英雄的威名,征西夏、败残辽、北伐女真,终于在国家濒亡之时登上皇位扭转了乾坤,只是无缘见上一面,大师真是幸运啊!”段誉半是羡慕半是向往地说道。

“小僧与其相遇时,皇帝他还是弱冠之年,被朝中奸佞排挤,不得不远走西北,初到之时手中兵不过三千,却要面对十万夏军的进攻,但是他终力挽狂澜不但大败了西夏名将察哥,还收复了灵夏数州之地,其所历艰难如非亲见无人相信!”金赫言道。

“本王也曾听闻皇帝收复灵州之时,修缮寺庙,捐献佛经,颇有佛缘,此事可真!”段誉点点头说道,心中更觉惭愧,自己也是少年继位一直被高氏所擎肘,却自甘放弃只求自保,与之相比差之千里了。

“阿弥陀佛,小僧那时添为隆兴寺主持,有缘亲见奇相,当年皇帝亲手铸像,成功之日天降金光,城外数十里可见;佛像安放之日,小僧主持的开光之仪,佛光再现,皇帝沐浴其中,有万千信徒得见佛祖亲抚皇帝为其受法。自此大家才知皇帝乃是佛子下凡,惩治邪恶,拯救众生,乃世间活佛啊!”金赫高宣佛号眼冒‘金光’,虔诚之极地言道。

“大师有此机缘,小王真是羡慕啊!”段誉言道,可心中又有些忐忑,这金赫法师为何对皇帝如此推崇,倒像是他的说客,但转念一想,其所言又是不虚,那些关于佛子下世的传闻自己也曾听说,作为一个亲历者有如此表现也不假,且其被西夏封为国师,甚受礼遇,大宋却未对他有加什么封号,只是闻名于佛界与政府并无任何交集,想来是出自于心的崇敬。

“大师以为本王当如何应对此事?”段誉琢磨了一阵,想不出金赫所言有何不妥,也看不出他有什么恶意,便相询道。

“国主,佛祖曾言我不下地狱谁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百三十二章 心动不如行动(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35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