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风中之竹(2/3)

作品:《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高昌回鹘处于半独立状态。其君主的称号以“亦都护”,意为幸福之主……

这时高昌的疆域大致为统别失八里之地,北至阿术河,南接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西临西蕃,其所属龟兹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之一,扼制通往中亚,连接中东的重要商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各国都不能轻视。

如此关键的地区,做买卖起家的赵柽自然不会轻视,他即位后便着力打通这条通道,但是由于西辽的干预收效甚微,过往的大宋商队都要缴纳重税,使宋在交易中蒙受巨大的损失。但宋经过几次用兵击败女真,势力不断西移,高昌又遣使来朝,称其本为‘汉土’,愿重修旧好。

高昌对西辽恩将仇报夺其权一直不满,双方时有摩擦,矛盾日深。赵柽当然不愿放过这个机会,他主持正义联合西夏借道出兵,驱逐了西辽派驻高昌的少监,恢复其国号,为表示大宋无意其国土,完成任务后便撤回了军队,双方主要以经贸往来为主。高昌一度成为了大宋陆路对西方诸国的贸易总代理,从中获利甚丰。

但是靠上大宋这棵大树的高昌也并没有完全断绝与西辽关系,他们每年依然向西辽缴纳岁贡,以换取‘旧主’的谅解。而赵柽知道双方明铺暗盖之后也没有理会,他要得只是这条商路畅通。可赵柽的善意并没有得到好报,高昌开始插手漠北,欲向北扩张,而处于经济困顿的女真看到了机会,以割让阿尔泰山以南地区为代价换取从高昌过境开展对外贸易,打破大宋对他们的经济封锁。

面对高昌这种‘资敌’行为,赵柽当然不能容忍,遣使向其发出了警告,要求其断绝与金国的关系。但是高昌拒绝了大宋的要求,反而以‘关闭商路,重投西辽’要挟大宋,这让赵柽不止是不舒服了,而是十分愤怒……

“二爷,还在为高昌之事烦恼吗?”更鼓以过二更,书房的烛火未熄,赵信披衣而起,像过去一样到小厨房给皇帝烤了两个炊饼送了进来说道。

“嗯,高昌小人之行让人不齿,居然敢要挟于大宋!”赵柽拿起炊饼咬了口说道。

“二爷现在您的身份不同了,不要随意动气!”赵信又给皇帝斟上茶说道。

“呵呵,你话里有话,若是能意气用事,我也不用如此费神了!”赵柽笑笑道,他知道赵信的意思天子之怒流血千里,自己权威益重,帝位已无人可撼,他提出的意见,朝中很少有人敢于劝谏,虽然说有利于自己的独裁,但是反过来就是独断专行,无人提出反对意见不一定是好事,所以赵信劝他要谨慎、冷静。

“高昌真得难以收服吗?”赵信见皇帝点破,也笑笑问道,她知道皇帝支持高昌摆脱西辽是为了打通西行商路,另外也是为防御西辽建立桥头堡,再深一层的意思便是想将大宋的势力向中亚地区延伸。

“是啊,高丽的外交政策高度灵活与时刻以本国利益为本的现实考虑,使得外界很难把它发展成可靠的盟友,难以作为一个战略支点!”赵柽点点头说道,他深知高昌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争取其的意义自不待言,而他也付出了相对大的代价,但是依然没有成功。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仿大理国例,换掉毕罗阁,扶植龟兹回鹘部酋执政!”赵信言道,她是皇帝的枕边高参,能为其提供些意见。龟兹回鹘是高昌回鹘的一部分,所以当地人也自称西州回鹘,其在高昌回鹘和大宋关系冷淡时,常单独向宋朝进贡,算是亲宋者。

“高昌回鹘虽然时常发生内斗,但往往是起因于内政并终止于内政,外界从中借力的可能性不大。几代君主都是‘中之竹’战略的忠实执行者,这些看似随时可变、随时准备变的背后,是本质和根本上要始终服务于国家自身利益的!”赵柽摇摇头道,这个方案他考虑过,并派情报司深入其国详细调查,成功的几率太小,代价太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百五十八章 风中之竹(2/3),网址:https://www.1234u.net//8/835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