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朝堂之上(1/2)

作品:《天下谋嫡

翻过祁连山脉,向西便进入了高昌国地界,古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历经千年的纷争,现如今只剩高昌、龟兹、于阗三国。这三国王都所在位置呈三足鼎立态势,互相牵制,谁也不敢妄动,高昌国虽国力相较其余两国有所不足,然却紧挨东旭王朝,地理位置特殊,如果龟兹或于阗与高昌达成协议,借道高昌境内,便可直入东旭王朝境内;但若高昌更亲近于东旭王朝,便可成为东旭王朝在西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东旭王朝历任皇帝在对高昌国的态度上都极其小心谨慎,既不能太过疏远让高昌的态度有所动摇,也不能太过亲密助长他们骄纵的气焰,同时还要防备高昌与龟兹、于阗两国来往过密。

但此次高昌内乱显然是有人蓄意挑起,可东旭王朝派去的密探事先却未得到丝毫风声,这让东旭王朝当今圣上承佑皇帝有所警觉,而当时派四皇子去帮助高昌国平叛只是为了表明立场,却忽视了四皇子常年在外带兵形成的杀伐果决的性格,以致于将叛军全数屠尽,虽然人不多,只有一万人,可整个高昌国也不过才有数十万人,拥有战斗力的就更加少了,四皇子这一杀搞得承佑帝都没法卖这个人情,但杀的毕竟是叛军,又不能因此责难四皇子,只得训斥两句作罢。

承佑皇帝本名司马景,三十岁继承皇位,取承天庇佑之意定年号为承佑,如今在位已有二十余年,承佑帝继位之初勤政务实,推行了许多政策均得利于民,可随着年岁增长承佑帝的作风悄然转变,不再像当年那般果断,凡是以仁义为先,试图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一个宽宏仁义的形象,凡是儒学大家均获准进入翰林院,由皇帝钦赐成为翰林供奉,虽无实权但这份荣耀却足以令天下学子仰望。可这老皇帝行事很是奇怪,不光崇尚儒学,还崇尚道教,为此还专门在宫中腾出一个三清宫来供养太上老君,又养了一大批道士在宫中,成天与皇帝传授道教真义。

有一部分善于揣摩上意的臣子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便是这是皇帝的制衡之术,不想让某一学派发展的过于强大影响到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天下的风向从来都是因皇帝的喜好而转变,因此才特意表现出既崇尚儒学又崇尚道教,好让儒学与道教两相制衡,有此结论后,大家又暗地里对皇帝好生崇拜了一番。

四月的京城,没有了冬日的严寒,夏日的酷暑亦未到来,正是最舒服的时节。卯时刚至,天边一缕光芒才刚刚透进来,数顶轿子已从各个重臣府邸抬出,向皇宫外飞奔而去,轿夫们各个健步如飞,但相互间配合的却天衣无缝,轿子抬的颇是稳当。

东旭王朝建国后高祖皇帝为避免后世子孙怠于朝政,便定下每五日一朝的规矩,今日便是上朝之日,早朝原本定于寅时,后来承佑帝听从道士关于寅时应安眠的养生之道,将早朝时间推至辰时初刻,这样一来,臣子们只需要在卯时三刻到达朝房集合即可,比之前晚了整整一个时辰,能多睡一个时辰自然是好的,不必摸黑起床,尤其是在冬日离开温暖的被窝真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因此,皇帝此令一出,虽是有违祖制,却也是人人赞同,就连一向刻板保守的礼部都无人出声反对,可见皇帝此举大得人心,贪睡亦是人之本性。

朝房坐落于宫城正门承天门东侧的一个角楼里,在上朝之前,大臣们总会先在朝房里聊聊天,遇有大事更会事先商量商量,探探对方的口风。吏部尚书秋鸿远到达这里时,朝房里已经热闹起来。秋鸿远本是世家子弟,先祖曾追随高祖皇帝征战沙场,建国后被封为安国公,虽是世袭罔替,但因只有世子才能继承爵位,家族中其余子弟若是不依附于本家则什么优待都享受不到,百余年下来家族子孙众多,还能享有祖先余荫的少之又少,旁系们也早已纷纷自立门户。秋鸿远便是旁系子孙,虽从未向人主动提起自己的出身,但是只要说起自己的姓氏及家乡,人们八成就会猜到是安国公的后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下谋嫡 最新章节第58章 朝堂之上(1/2),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84/840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