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石油革命(1/3)

作品:《重生之第二帝国

1917年3月,位于科威特的第一期油田项目宣告竣工,正式开始投入运营。在钻井机昼夜不停的开采下,每天可实现超过1500吨原油的量产。平均每一周,都有一艘大型油轮远涉重洋开进波斯湾;在将上万立方米的油库装得满满当当之后,便起航绕过阿拉伯半岛,经苏伊士运河直航中欧。

随着煤钢时代逐渐走向终点,石油作为新兴能源的重要性已然日益凸显;身为拥有后世记忆的穿越者,清英也无疑是未雨绸缪,为本土严重贫油的德国开辟了稳定的石油来源。大战刚结束不久,他便以霍亨索伦家族继承人的身份,组织了数支队伍到已属德国治下的科威特进行石油资源勘探。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科威特的油田具体处在哪些位置,但由于这个弹丸小国蕴藏了超过1100亿桶石油的惊人数目,在这片领土上找到石油的概率无疑是极高的了!

在清英的刻意搜寻之下,深埋地底数亿年的石油也终于再度见到了阳光。勘探队欣喜若狂地向柏林发回电报,称他们找到了一片“流动粘稠的黑色海河”。罗马尼亚境内的油田和这里相比,完全就是乡野水塘和浩淼湖泊之间的区别,如果德国能将这一地区的资源完全利用起来,那么国内就将再无石油缺口可言!

大喜过∵∵∵∵,≌.≠.n▼et望的威廉当即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用以在当地建立起一本万利的石油开采基地。由于清英是借家族之手组织起的这几支勘探队,因此霍亨索伦便毫无悬念的捷足先登,从政府势力和容克巨头的竞争环伺中取得了对科威特石油开采的绝对主导权。而清英之所以选择通过家族之手来达成这一目的。还是出于尽可能的巩固皇权的考虑:石油这个命脉产业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对国内那些容克巨头们形成实力上的优势和根源上的限制。

尽管这个时期的石油价格还远没有后世那么高昂。但随着内燃机时代的逐渐来临,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也必将使得这一领域将成为极为生金的熏灼行业。当前,德国的年均石油消耗已经从战前的320万吨激增至450万吨,且还在随着化工、机械、汽车、军舰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增,在这种情况下,威廉显然不会因当前在科威特所取得的这点成绩而满足。第一期工程投产之后,规模更甚数倍的二期项目也随之破土动工:预计到1920年。科威特的原油年产量就将突破300万吨大关,并由此成为德国石油供给的核心支柱。

除了最具效力的科威特之外,位于西非沿海的尼日利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巴库也是理想的石油来源。前者的储量虽然只有科威特的三分之一,但其总量仍旧是十分丰厚;后者更是欧洲传统的石油基地,在委内瑞拉的油田被开采之前一度占到了世界石油产量的60%以上。清英准备在尼日利亚也展开石油勘探,并对邓尼金统治下的巴库油田以还债的名义实施一定程度的接管时至今日,德国已经向这个在俄国的代理人提供了大量的军火、俘虏、粮食等各种物资,令其用巴库油田的产出来抵债也是无可厚非。而这种分散的石油来源,能使得德国在这一领域拥有更大的弹性,不至于被敌方势力破坏掉一处就陷入整体瘫痪的状态。

有了充足的石油来源之后。德国便可将以内燃机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成果放心大胆的推向国家的各个领域了。在农业上,德国可将拖拉机大规模的应用到耕作当中。并由此推动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化。届时,德国的农业必将会随着拖拉机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集群生产而出现迅猛的上扬,其国内产量较战前提升一个档次几乎没有任何压力;而凭借着乌克兰的黑土地,德国不仅能实现粮食再也不向美国进口的自给自足,成为农产品的输出国也是不在话下。

而那些从传统手工耕种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则会被因殖民地市场需求而亟需扩大生产的工厂企业所雇佣,并由此进入城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第二帝国 最新章节第653章 石油革命(1/3),网址:https://www.1234u.net//9/9083/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