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知遇之恩以死报国(2/3)

作品:《诸君,且听剑吟

什么?”

他能做的,就是把全部的钱财都分给将士们,鼓舞士气。

黄石说道:“殿下,这天下江山,数不尽的英雄豪杰,都将为你俯首称臣,您真不想当皇帝了吗?”

“哈哈哈哈。”

当日,余昌龄命部下将酒水和肉食全部取出来,命三千部下吃好喝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军营上空弥漫着滚滚硝烟,死气沉沉,将士们都知道余昌龄的决心,还愿意留下来慷慨赴死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失了希望,对东瀛人恨之入骨。这些士兵,有亲朋好友死在了苏州,死在了金陵,他们的父老乡亲都跟着吴王去了淮阴,他们再无遗憾,只求跟着余昌龄,给予东瀛人沉痛一击。

黄石笑而不语。

陈词皱眉,余昌龄没有走吗?要知道,吴王都下令全军撤退了,余昌龄留在广陵,岂不是陷入了绝境,再无退路?

很快,陈词就明白了余昌龄为何不走,吴王放弃抵抗无奈撤退,势必会惹得天下人耻笑,余昌龄不走,是为了以死效忠吴王,为吴王振奋军心,增强其影响力。

“在我身后,是广陵,是江东吴南的心脏,是二十万将士们背靠所有家庭的精神支柱。”

“他娘的东瀛人扯大旗吹牛皮,对外宣传三个月攻占吴越,并且扬言说咱们江东士兵不堪一击,简直是胡说八道!”

……

“是啊,太神奇了。”

年幼的皇子沉默了。

显然,这点钱财并不能足以让士兵们卖命,不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去冲锋陷阵,但是信仰可以。

小皇子眉头紧缩,似懂非懂。

次日,余昌龄命人抬出来十几箱金银,这些钱财都是这支编制未来一年的粮饷,是全军将士们一年全部开销所需的钱财。

余昌龄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一幕,思绪却倏忽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一年,他响应朝廷和吴王号召,穿着盔甲,提着长枪,和无数心怀理想的年轻人一样,一起乘坐战船从曲江出发,深入荆州,剿灭百家逆党,那年他和这些士兵一样,都是一样的年轻,一样的不怕死,连刀枪之间都是青春的峥嵘声。但与彼时不同的是,这一战,几乎再无生还之可能,他忽然觉得有愧士兵们,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将这个念头强压在心底。

三千士卒集结,面色坚毅的看着这一幕。

吴王显然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聊,便开门见山,他看向众人,唉声叹气:“我等背井离乡,实乃下策,实属无奈,诸位切莫灰心,日后必定收复河山。”

响彻营地上空。

“可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吗?”皇子觉得,就算自己当了皇帝,依旧改变不了什么,他尚且年幼,连三尺长剑都提不动,如何能号令群雄?无法亲自去前线作战,如何让将士们信服?

第三,随时准备作战。东瀛人下一步一定会剑指淮阴,到时候,各军将再无退路,他们要为吴北守住这个防线,不管如何,都要坚守到朝廷颁布讨贼檄文,不惜一切代价守住。

这场会议吴王简单说了几个点。

余昌龄嗓门极大,接连三句怒吼,震人发聩,众将士都憋着火,当即吼道:“不愿意,不愿意!”

“他只带了守军三千……”

姬过迟疑,试探性问道:“兵马数量?”

“殿下,考虑一件事是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简单的一个因素。”

“殿下无需担忧,若您为君,天下英雄,自当俯首。”

金陵孙良舍命一战歼敌十万,朝野震动。

余昌龄一挥手,便有士兵抬着箱子去默默分发金银,他从包里掏出烟丝卷起来,然后点上,深吸一口,烟雾升腾而起,一支烟燃到尽头,众将士都分到了数量可观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君,且听剑吟 最新章节第72章 知遇之恩以死报国(2/3),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323/3231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