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知遇之恩以死报国(3/3)

作品:《诸君,且听剑吟

金银,每个人折合官银差不多三十两,算是一笔巨款。众将士沉默地握着手里的银钱,面色迷茫。

中州,洛阳。

“想要赢取战争,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为将者,所需要考虑的便是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的劣势,当战场上的的优势多了,战争自然胜利,反之,必定败北。一支军队能否取得胜利,其一,要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他须有统军治兵的才能,亦要有运筹帷幄的胸略,还有要算无遗漏的才能;其二,士兵要有士气,要有骨气,要有脊梁,应有同仇敌忾的决心,亦要有视死如归的气概,还要有悍不畏死的精神。兵马数量是一回事,殿下,您看,孙良不也是只凭借六万兵马对抗三十万敌军,还歼敌十万吗?”

老兵说着,将手里沉甸甸的“卖命财”扔在地上,笑道:“将军,留着这些钱财,等战争胜利了,等把东瀛人驱逐出江东了,别忘了给我们立块碑就行。”

说着,他把钱财扔在地上。

“那……军队素质?”

他身后的士兵闻言,也是有模有样把手里的金银扔了。

有士兵放声大笑,“将军,我等投军入伍,上阵杀敌,如果是为了这区区一点钱财,不如留在家中,侍奉老母,何须来此拼命?”

其一,淮阴是吴州牧习深的地盘,他们受制于人,得习深之恩惠,切莫气压百姓,要妥善管理兵卒,切莫生了事端,禁止私闯民宅,要维护好城池内的秩序。

副将见状,也抽出长剑,高呼道:“宁流全身之鲜血,不失国土之一寸,守土抗战,保家卫国!”

吴王黯然:“他选择了留在广陵。”

广陵城外十里,中军大帐,余昌龄带着三千兵马在此地驻扎。前线传来的消息,金陵打扫战场后的东瀛人已经占据了海陵、润州和肃州,吴南诸郡,也只有广陵尚未沦陷,最多三日,东瀛人就会来到广陵。余昌龄作为吴王一手提携的大将,他不能让吴王背负千古骂名,他要以死报答吴王的知遇之恩,他不能让东瀛人就这么轻轻松松取得广陵。

小皇子正在宫内捧着一本兵书看得怔怔出神,黄石守在一旁,慈祥笑着,他默默讲述着孙良指挥的金陵之战,小皇子听完,小脸煞白,懵懵懂懂:“吴王都让他逃了,他为何不走?我不理解,这上面写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孙良如果走了,还能减轻损失,吴王本来就兵马少得可怜,他这么做,不是拖累吴王吗?”

其二,统筹作战意识,因为苏州和金陵的失守,再加上吴王不抵抗撤军,以至于军中普遍有怨言,升起了抗拒之心,别说士兵不痛快,吴王心里更不痛快,谁能痛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如此憋屈,沿途撤军,这比战死还要憋屈,沦为了天下人的笑柄。军中普遍都很绝望,因此,当务之急是统筹作战意识,凝聚军心,伺机而动,不能等这种绝望在军中蔓延。

……

“好!”余昌龄祭出腰间镶嵌有红宝石的长剑,挥舞道,“诸位将士们,杀尽倭人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存,随我上阵杀敌!”

气势如虹。

这时,有一个老兵笑了笑,走上前一步,握着手里的银子,大声道:“将军,眼下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

“非也,若是依靠数量就能取胜,也不顾良莠,只管招募兵马即可,还需要什么兵法,需要什么将领?若是有足够多的兵马就能赢取战争,换一头猪来当将军也未尝不可,不是吗?”

营地上已经没有多少酒水了。

但每个人分到一碗还是足够的。

余昌龄举杯,一饮而尽,然后重重摔碎了陶碗,道:“干了这杯酒,黄泉路上有个伴,干杯!”

“干杯!”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诸君,且听剑吟 最新章节第72章 知遇之恩以死报国(3/3),网址:https://www.bookcheng58.com/323/3231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