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建设益州(1/2)

作品:《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贾成做出这些规划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益州境内国土面积不小,包含巴、蜀、云、贵、陕等地,汉制南北八千里,东西四千里,拥有东汉疆域面积近三成。

境内各种矿产资源之多,也是当时天下之最。尤其盐铁之利可与青、徐二州相媲美。当初秦能以此地为基鲸吞天下,绝不是光靠秦人彪悍善战、上下齐心所能为之。

盐铁和程都平原肥沃的良田,才是支撑秦人连番征战并吞六国的经济基础。

而贾成就是在当初秦人的基础上,更加充分的利用益州资源,达到重振大汉的目的。

就整个益州全境来说,除了蜀郡拥有广袤的程度平原,适宜耕种,其余各郡山多地少,很难发展中原传统农耕。

毕竟这个时代,粮食问题才是制约地区发展的最大因素。

所以,他只要打好粮食这张牌,就能把益州各地捏合起来,形成一个牢固合作的国家。

第一步,就是在原有秦直道和汉官道的周边,选相对适合耕种的小块区域建城开荒。

蜀地人口还不算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分散居住在偏远山区,很难把他们集中起来。也就导致各郡能够直接利用的人力并不多。

利用地方大族豪右的力量,用粮食吸引这些零散分布的人群走出山区,将新城建起来,开辟荒地定居下来。只要一年半载时间,程都平原粮食收获以后,便能源源不断的通过这些交通要道将粮食运送到各地新城,足以维持这些人前期所需。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授人以渔环节来了。

随着百城之后的千道计划开展,道路将渐渐连通新旧城池以及标定好的矿区。

这时候人口聚集将达到新的高峰,大族豪右的粮食以及新开辟的农田产出将渐渐难以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口所需。

而程都平原的粮食将成为各地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利用这些粮食,贾成的人便可以指导各地根据本地特点开展矿业,手工业,以及山地经济作物种植。

等到一切走上正规,大家就会发现,整个益州变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每个郡都不可能离开朝廷独自发展。

除了蜀郡,各地都有自己的特产,都可以用特产换粮食,换更好的技术,甚至积累起前所未有的财富。

但是离开朝廷这个仲裁者、中间人、价格制定方,你会发现自己除了这些特产什么都没有。

越来越多的人口要养,大族豪右奢侈生活要继续,没有朝廷的支持,你屁都不是。

而贾成和朝廷只要控制住汉中和蜀郡两个重要的产粮地,根本不需要动用武力,便能让所有郡县乖乖听话,绝不敢反抗。

对于贾成来说,最重要一点是如何让汉中和蜀郡生产的粮食控制在自己手里。

这就要归功于老狐狸贾诩了。

当初天子进入汉中,取缔天师道,闲置贾成和张鲁。贾诩让二人不用反抗,安心等待,就是为了这一天。

天师道承认土地属于个人所有,但要求把结余粮食纳入义仓以扶危济困。

朝廷来了,取消这个教规,改为征缴赋税。然后以杨松为首的原汉中豪族,趁机勾结朝中官员利用农户难以缴纳赋税的契机兼并土地。

最后因为平叛战败,汉中百姓不能承受苛捐杂税而暴动。

杨松等人也因为刘协的打压而发动叛乱。

贾成趁机起兵平叛,宣布恢复旧规,这中间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

经此一役,汉中豪族被消灭了一大批,他们的庄园田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最新章节第七十三章 建设益州(1/2),网址:https://www.1234u.net//396/39620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