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1/2)

作品:《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不仅像朴胡这样的賨人部族首领四处串联,争抢建城主导权。

很多自持有实力的豪右地主也在挖空脑筋,想在这个计划中分得一杯羹。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六百石的县令(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

汉制,地方各郡每年有一定名额察举孝廉和贤良方正之士。正常时候,像中原富庶大郡,一年不过三到四人。益州除了汉中和蜀郡,察举名额就只区区两人。

这些察举上来的人员,并不能马上获得官位,还要进入五官署担任郎官学习一年以上,考核优异者才能授予三百石小官。

至于县令(长)职位,更是很少能够直接授官的,往往必须在朝中各衙署再实习一段时间才能外放出去担任该职务。

除了察举这条正途,各地郡守和千石以上官员可以推荐有一定学识的年轻士人进入太学就学。学满四年,成绩优异者也能授予三百石小官。

可见大汉一朝要当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当然了,察举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了世家大族掌控朝廷的最有效手段。往往各级官员都会形成互相推荐子弟的默契,孝廉、贤良方正,乃至于太学生员,无一不是官宦子弟。

士族,就是大汉除了皇权以外的最大势力。除非你去势成为宦官,或者家中女子入宫为后妃,你家变成外戚。

只不过宦官和外戚就算手握权力,也是掌握舆论的士族眼里天然反面人物。

外戚还好一些,毕竟大多也算是士族阶层中分化出来的,有时候会与士族联手。

宦官就惨了,无论你什么出身,只要当了宦官就是坏人,做什么都是错的,都会有士族官员出面反对你。

没看见曹操祖父曹腾还是汉朝开国名将曹参后人,赫赫有名的勋贵世族子弟,还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就因为他当了宦官,一直士人诟骂,到了曹操这一代,还有人经常骂他阉宦之后,祸国奸臣。

由此可见,在大汉休说蛮夷,就连祖上没有做过官的寒门子弟,想要当官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为了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益州各地,让朝廷能够有实力平定各地割据势力,贾成才说服朝中各方同意这个一次性计划。

就算如此,他和叔父贾诩都要蛰伏这么久,等到朝廷处于即将倾覆的时候才出手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叛,接着这个势头推进此次计划。

要不然上至天子刘协,下到朝中百官,甚至益州民间士人阶层,绝不会同意他这么做。

他可是记得,历史上曹操只不过出了道不论出身的招贤令,就使得曹魏暗流涌动,很多家族看他不爽,暗中勾连天子刘协,试图推翻他的统治。

其实贾成明面上推行的这个百城千道计划,告诉百官和士人,这只不过是一次性的,以后将恢复常态。

让众人眼睛就只盯着这些建城功臣,将来也只会拉帮结派努力排挤这些异类,从而忽略了其他通过读书考核进入官场的人。

暗地里那个官学才是他最终目的。

为了麻痹百官士人,他甚至设置一道道考试关卡,使得寒门、平民子弟很难通过考试升入上一级学校。

规定数千官学小学生最后仅仅只有数人可以进入太学就读,还不一定能顺利毕业授官。

这样一来,百官士族就觉得这只不过是贾成因为吏员缺额巨大而做出的权宜之计,看上去数千人当中都没几个能真正当官。

这是察举和太学选材的有益补充,根本动摇不了察举制度。

但贾成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最新章节第七十六章 撸起袖子加油干(1/2),网址:https://www.1234u.net//396/396202/214.html